在杭商的朋友圈,屠红燕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她是万事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时还有全国三八红旗手、风云浙商、中国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浙江省女企协执行会长、杭州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等诸多光环加持。14年前,从母亲沈爱琴手里接过万事利集团“接力棒”的那一刻起,屠红燕就在思考丝绸传承和开拓的命题。“我前半生时间在读书,后半生时间就在万事利,这辈子注定和丝绸相伴。”曾经,大家以为丝绸只是彩色的唐诗,就连吟咏,也只是追忆的一种形式。而屠红燕用30多年的求索,用丝绸的品格展现了柔软的力量。重走母亲的“丝路”从出生那一刻起,或许就注定屠红燕要和丝绸打交道了。1971年,屠红燕出生在江干笕桥。这个地方,这个时代,杭州的笕桥不逊于剑桥,是商界人才辈出的地方,王水福、戴天荣、沈爱琴、黄妙福等“商界精英”均出于此。在屠红燕4岁那年,母亲沈爱琴就创办了笕桥绸厂,那是一个只有6台旧铁木织机、202名工人的小工厂。换句话说,屠红燕是伴随着丝线在机器里织造的轰隆声中长大的。“母亲作为第一代创业者很不容易。记忆中,她每天早上七点钟就要到岗,晚上加班到很晚。那时候,厂子里没什么资源,母亲靠的就是夹缝里求生存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屠红燕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丝绸业一片兴旺,产品供不应求。正当人们忙着扩大生产时,沈爱琴却看到潜在的危机,产品档次低、坯绸多,路就走不远。“蚕是我们养,丝是我们缫,我们的丝绸业为什么落后?就是缺先进技术和管理。”为了搞技改,沈爱琴几乎将所有的家当都投了进去,还将女儿送去学习经济管理。从深圳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屠红燕赶上政府出台人才培养的优惠政策,她被派送到日本服装企业见习一年。在日本,她几乎重走了一趟母亲的“丝绸之路”,这让屠红燕感到了一丝“向丝而生”的感觉。“日本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做过车工、缝纫工,也学习了生产技术和设计。虽然每天只有很少的时间休息,很苦很累,却感受到日本企业强烈的忠诚与敬业精神,也见识了精细化管理的威力。”而最令屠红燕铭记于心的,是日本人对于丝绸的钟爱与重视。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万事利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以丝绸纺织、文化创意为主业,辅以生物科技、资产经营、金融管理等多产业的现代企业集团。随着老一辈企业家的老去,企业的传承也提上了日程。回国后,屠红燕没有太多犹豫,毅然加入母亲创立的家族企业,从最辛苦的基层做起。“许多二代都不愿意接班,但我接了母亲的班,因为我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想去改变现状。”在她30岁出头时,母亲就托付了主要的决策权责,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单飞”,但一言一行,已关乎整个集团的命运。2005年,屠红燕从子公司总经理调任到集团执行主席。万事利的“减负”转型“母亲开创的事业,好像一座高山,如果我们攀上了山顶,只意味着实现了守业。在我们二代心中,要有更高的山峰。”这是屠红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也足见屠红燕的野心抱负。自接受万事利集团事务以来,屠红燕越来越感觉到了来自很多子公司的“束缚”,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法”——把无关紧要却牵扯资源与精力的旁支“砍掉”,把不盈利的产业“砍掉”。与许多传统企业一样,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万事利也遭遇过行业危机,多元化是当时最直接有效的求生方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丝绸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仅杭州就有300多家丝绸厂,印度、越南等邻国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在“腹背受敌”的情形下,屠红燕的母亲沈爱琴主导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多元化投资,比如生物工程、医药、房地产、驾校等,重新盘活资金链,确保丝绸业务得以留存。“我的主张是做减法,并不是因为母亲当年是错误的,相反,我认为她极具前瞻性,但市场环境在变,万事利的生存之道自然要与时俱进。”为此,万事利集团先后以出售、转制等方式“砍掉”了8家下属企业,集中最大限度的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船小好调头。而对于大企业而言,转型是最痛苦的,砍掉了多余的旁支的万事利,转型就显得轻松多了。万事利如何转型?屠红燕的回答是:科技创新。很抽象的四个字,万事利却在实践上做到了极致。万事利与浙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起搞技术开发,并成功研发出了双面数码印花机技术,获得多项技术专利。说到这里,屠红燕很骄傲地说:“双面数码印花技术,简单的会所说,就是可以在薄如纸张的丝巾双面喷印同花同色或同花异色,别小看这个技术,在国际上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距离万事利集团总部16公里,占地5万平方米的下沙数码印花厂,是2014年筹建的技术落地的生产车间。这里拥有代表业界最高水准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丝路博士后工作站与设计研发中心。在这里,除了双面数码印花技术外,万事利研发的色彩管理系统也是首屈一指的。该系统用精准数字化替代人工经验调色,实现电脑RGB颜色标准与打印CMYK模式的无障碍转换,第一次将屏幕上的显示颜色与实际在织物上打印出来的颜色相似度,提升至95%以上,确保了印品的稳定性和高质量。以前,调试颜色的工序完全靠经验,需要五六天才能调到大致准确。现在只要在智能系统试两次就可调好,就像相机自动对焦。并且下次再做可直接输入数据完成,这几乎节省了一半的时间。“互联网+”赋能改革开放40年,万事利和所有传统民营企业一样,都面临着一个传承的问题。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屠红燕走得并不轻松。要传承,就要进行革命;要革命,就要不断尝试,在传承中前行。从最初的“减负”转型,到现如今的多元发展,万事利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不过,与父辈的多元化相比,屠红燕的多元化显得更时尚。在今年年会上,万事利发布了三项“独门绝技”,其中一项就是万事利联合浙江大顶尖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小分子蚕丝蛋白材料,并将其运用到蚕丝面膜的开发中。今年4月,万事利“丝香门第”面膜自上市以来,便受到消费者热捧。有一段时间,屠红燕和爱人李建华不仅自己在朋友圈“推销”自己的蚕丝面膜,还邀请数十位女性商业精英为“丝香门第”面膜代言,迅速在朋友圈刷屏。“短短两个月时间,丝香门第面膜销售量就超过8万盒,朋友圈的购买力可见一斑。”屠红燕说。让“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万事利在不停的探索和尝试。万事利曾发起过一次夏季蚕丝被众筹活动,蚕丝被原价1980元,六折起售,销售达标后可以享受众筹终极优惠价690元,众筹时间为20天,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完成了5000床蚕丝被的众筹目标,最终销售超过10000床。你有所不知的是,万事利已经开始玩直播了,并实现了日均50万元的销售额,平均每个主播销售额达15万元。按照万事利的计划,今后每天找100个主播直播产品,继续玩转互联网营销。再早一些时候,屠红燕海在行业内独家首创“中国好丝绸”B2C微信营销平台,抢滩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必须跟上潮流,丝绸是小众产业,要让年轻消费群体了解这个事物,就要从他们最熟悉的渠道和最关注的方式入手,万事利也积极开拓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我们要让消费者知道,传统企业不传统。”屠红燕说。屠红燕认为,未来的丝绸之路,不再仅仅是一条响彻驼铃声的商路,更是一条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空中丝绸之路”。而这些“互联网+”探索,正是万事利现在开创的“第三条丝绸之路”的直接展现。事实证明,屠红燕的选择是对的。在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大流量平台以及网易严选、一条、云集等新兴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同时,企业销售保持20%以上的增长。如今,万事利不仅仅是一片丝绸了,它已成了时尚和高端的符号。“用一句话总结——‘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丝路’。”屠红燕说。“把产品做好,再把好产品卖出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万事利坚信,这就商业的真谛,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熟悉万事利的人都知道,万事利丝绸艺术品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可谓众人皆知。在屠红燕看来,这也是中国的民族品牌与国际名牌奢侈品相比不同的地方。“那些绣了几十年的老艺术家们用匠心将传统丝绸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我们万事利会不断提升品质,带着我们的艺术丝绸自信地走出去,让我们的民族品牌走向国际,获得更多外国顾客的青睐。”要成为百年企业,仅仅把市场做大还不够,更要将丝绸工艺做精。转型升级后的万事利保留了核心的印花、印染技术,并依托行业唯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丝路博士后工作站的研发实力,研发前沿技术。说到这里,屠红燕再一次说:“万事利不只要做百亿企业,更要做百年企业。”来源:《天下杭商》杂志作者:吴静)